全球首个!合肥高新区企业参与制定!

近日,世界三大国际标准化组织之一的国际电信联盟(ITU)批准通过,《量子密钥分发节点保护的安全要求》国际标准正式发布。这是首个系统性地规范关于可信中继节点安全实施部署方面的国际标准,可为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节点的安全实施和操作提供指导。该国际标准由国科量子牵头,联合国盾量子、新加坡国立大学共同制定

基于量子密钥分发(QKD)的量子保密通信技术,是当前走在最前列的实用化量子信息技术。其安全性基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保证,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不可窃听、不可破译。由于信号损耗,当前现网中点对点光纤QKD的安全距离为百公里量级。基于可信中继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是目前唯一被广泛采用的远距离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解决方案。我国国家广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欧洲泛欧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美国东海岸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等,都通过部署可信中继扩展覆盖范围。

因此,保证可信中继等节点的安全是确保更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整体安全的基础。本次发布的国际标准,明确了相关节点面临的安全威胁种类,提出了安全要求及具体的安全措施,可为全球范围内量子保密通信网络的设计和安全测评,提供国际权威的规范性指导。该标准有望助力全球范围内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实现标准与应用的相互促进。

量子保密通信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技术,其标准制定工作一直受到多方关注。比如,ITU作为联合国主管信息通信事务的专门机构,自2018年就开始相关标准的研制工作。在工信部指导下,国科量子、国盾量子、三大运营商、中国信通院、济南量子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中国单位作为重要力量,参与了多项量子保密通信网络ITU标准的研制工作。

国际金融服务巨头摩根士丹利在7月发布的《量子安全网络发展》报告中指出,中国公司可以为国际标准组织带来真正的量子技术专业知识和经验,从长远来看,中国公司将具有竞争力。国科量子相关专家表示,我国在量子保密通信领域具有领先技术优势和工程经验,未来有望在相关国际标准制定上继续发挥更大作用。

 

信息来源:“合肥高新发布”微信公众号